由于近期印度棉田产出率持续下降,业内人士纷纷预测,作为世界第二大棉花出口国的印度,可能将在未来3~4年内变成棉花进口国。该国纺织业将与其他棉花进口国共同竞争供应资源。
2010/2011年度,印度棉花种植面积较2005/2006年度的870万公顷扩大了26%,达到1100万公顷。但种植面积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生产率的提高。目前,印度棉花采摘仍需手工进行,远远落后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其他产棉大国的机械化采摘水平。这一因素导致了该国棉花种植相对稀疏,其产出率已经减少到大约每公顷475公斤,比全球平均水平低38%。孟山都生物技术合资企业马哈拉施特拉杂交种子有限公司(Mahyco)的首席技术官UshaBarwaleZehr说:在印度,棉花采摘技术落后,缺乏灌溉设施,加上缺乏优质种子,这些成为生产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此外,印度棉花种植区依靠每年的季风降雨,虫害袭击导致单产下降。印度纺织工业联合会的D.K.Nair说:即使生产力有所提高,印度天气和土壤条件也会让印度的生产力低于全球平均生产力。而由于澳大利亚、巴西和非洲产棉国的供应增加,国际棉价可能受到打压,印度棉农的种植积极性或将因此降低。印度一位官员表示,由于预计到2012年9月结束的棉花年度,棉花价格不大可能达到去年创下的历史新高,因此,印度的棉花种植面积可能将从明年起逐步下降。
生产率下降和种植面积的缩减使得业内不看好印度国内的棉花供给形势。印度产量最大的纺织厂AlokIndustries首席财务官SunilKhandelwal预计,印度棉产量将在截至于2012年9月的种植年度触顶,达到创纪录的约600万吨,随后开始下降。印度国内棉花供大于求的情况将在未来3~4年内消失,纺织厂需要花高价进口棉花或使用人工纤维来补足棉花缺口。Khandelwal说。
近4年来,印度每年的棉花需求增长大致为8.5%~9%,2010/2011年较2005/2006年的372万吨相比增长了25%,达到460万吨。照此增速测算,未来几年内,印度国内棉花供给很可能难以满足生产商的需求,这种状况将迫使印度与其他棉花进口国展开竞争。
据了解,印度棉花主产区是古吉拉特邦,产量占全国的35%,其次是马哈拉特邦和安德拉邦,产量占全国的28%。2010年,棉花是印度表现最佳的大宗商品,这一最佳表现地位保持到2011年一季度,吸引了大批投机资金。但自去年三季度达到顶峰后,供应竞争已开始逐渐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