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会议产业开始呈现兴盛态势。近两年,各类有影响的国际会议相继光顾中国,使中国会议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日前,来自全国各地的会议专家、会议组织机构负责人以及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的会议相关负责人聚首北京,共同把脉中国会议产业的发展,并就会议及活动策划等业界关注的热点议题进行研讨,谋求以行业内的相互交流促进产业水平的提升。
会议产业效益可观
会议产业作为与展览业、旅游业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既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产业分支,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消费,带动旅游,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都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的统计,每年全世界举办的参加国超过4个、参会外宾人数超过50人的各种国际会议有40万个以上,会议总开销超过2800亿美元。目前,美国、德国等是世界上会议经济先进的国家。在美国,大约有超过300万人从事会议产业。
地处欧洲中心地带的德国,会议产业发达。根据有关数据,2006年德国会议业实现销售总产值580亿欧元,比2005年增长7%。其中,酒店及餐饮方面的总收入为154亿欧元,促进当地零售业收入为26亿欧元,会议场馆方收入为228亿欧元,与会人士在交通方面的支出为89亿欧元。通过举办会议,共提供全职就业岗位100万个,占德国会议旅游业总就业率的1/3。与会者的人均消费达到637欧元。
参会人数的多少是衡量会议组织者会议策划与组织能力的重要标尺之一。根据美国权威机构的统计,2006年,美国协会会议的平均参会人数为2000人左右,最大的协会年会可以达到10多万人。而我们国家社团会议的平均参会人数最多也不过二三百人。
据悉,近年来我国会议产业正逐步兴旺,尤其从2007年以来,随着APEC会议、中非论坛、上海合作组织、财富论坛、达沃斯夏季论坛、世界华商大会、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展览联盟(UFI)年会等高层次国际性会议陆续登陆中国,大大提升了中国会议产业的规模和水平。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的统计显示,2006年中国承办了153个大型国际性会议,国际会议的数量呈现增长态势。
会议产业与政策呵护
尽管如此,参加此次会议的业内人士分析,我国的会议产业才刚刚起步,目前会议产业链发展不够完善,各环节之间交流不够通畅。与发达国家成熟的会议产业相比,会议策划和组织的水平总体上还比较落后。
会议策划关系着会议效果的好坏。会议组织者根据会议的目的和要求,对举办的会议进行筹划、构思,并对会议相关的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从而使会议达到组织者期望的最好的效果。这种会议的策划活动是会议组织得精彩与否的关键环节。专家指出,现阶段我国会议产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会议策划的水平提升。
国内会议产业专家、北京中万会议产业集团董事长刘有千认为,会议的主题策划是会议的核心议题,也是会议的价值所在。会议策划者应该围绕行业内关注的热点议题,进行深度发掘,提炼会议的主题。应该通过会议,使与会者在交流的过程中收集到相关信息,获得个性化的服务。目前国内每年举办的各类行业会议很多,但这些会议中单个行业的会议较多,关联行业、产业的相互联系与互动比较少,规模较小,影响了会议的质量和深度。
发达国家会议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会议产业有巨大的市场,也产生了显著效益。但专家指出,在我国,会议业要作为一个产业被社会认可,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会议产业的市场发育尚不成熟,专业化发展刚刚萌芽,市场主体弱小,缺乏有实力的专业公司,无法有效进行市场开发,这些因素制约着会议产业的发展壮大。
作为朝阳产业,会议业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议产业潜力很大,前景看好。业界人士呼吁,从行业发展的角度,会议产业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尤其在税收、人才培养、行业协调发展等方面,应该给予政策扶持。目前,国际上会议产业发达的国家基本上都有官方和半官方性质的具体负责机构。借鉴发达国际的经验,我国也应该考虑设立相关机构,进行宏观管理,统筹行业发展,做大做强会议产业,使我国尽早进入会议大国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