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张延凯与美国棉花协会代表亲切交流
产业链整合加速 纺织科技成关键
事件回放:
10月20-22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十四年来,该展会不断创新,日益壮大,已成为采购全球优质面辅料的最理想平台。
展会首日上午9点,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带领的参观团,在展会主办方的引导下与展馆内的数家中外知名企业零距离接触,杜钰洲会长在与意大利顶级毛纺企业探讨全球纺织市场布局的同时,也对国内功能性面料企业如何扩大市场应用领域提出了具体建议。
记者观察到,尽管今年中国纺织业面临来自国内外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本届面辅料博览会依然受到全球各地企业及客商的追捧,不管是人气指数还是现场贸易效果均维持一贯的高水准。
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杨兆华表示,展会的权威性和汇聚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规模效应,已使辅料博览会成为中国纺织行业最重要的信息平台之一。
根据主办方资料显示,本届秋冬面料展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558家参展商携最新产品参展,其中国内参展商预计1827多家,海外参展商超过731家,土耳其、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均组团参加。这充分表明,中国的纺织服装市场依旧对外商充满吸引力,中国仍是世界最具活力的纺织服装市场之一。尽管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纺织服装增速趋缓,但仍比2007年同期增长11.1%,中国仍是世界第一大纺织服装出口国。
中国巨大的服装内需市场,推动了对纺织面料的旺盛需求。此届面料展国内企业参展比例增长30%,也客观地反映出在竞争环境严峻的形势下,中国纺织企业加大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调整的动向。山东如意、江苏阳光、鲁泰纺织、海天轻纺等国内优秀纺织企业,不仅展示了最新的纤维技术与织造工艺,也向全球纺织业界表明中国纺织企业伴随行业转型正步入成熟。
本届博览会最突出的变化莫过于依照面料产品最终用途分区。区别以往以毛、棉、麻、丝的分区方法,本次博览会从买家采购的角度出发,首次按功能、男装、女装、牛仔等8大类别进行分区,这不仅适应市场购销贸易方式,也为到会买家提供更加直观便利的途径。这一格局的改变,实际上说明我国纺织服装上下游产业链整合渐见成效。
此外,科技创新已成为纺织工业升级主旋律,这亦在本届展会上充分体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高科技、环保功能型面料增长迅速,今年参展的此类面料商相比去年增加了近200%,这反映出国内面料企业在今前竞争压力下,主动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寻求发展新空间的变化趋势。
差别化产品唱主角 纺织业推进源头创新
事件回放:
中国国际纺织纱线(秋冬)展览会继去年首次在上海成功独立举办后,2008年10月21-23日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亮相。本届纱线展共有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65家纱线、纤维类展商参加。
“今年的纱线展览会,在纺织行业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开幕。纺织行业无论生产还是出口,环比每个月增幅都在下降。由于出口受阻,国内竞争异常激烈,普通纯棉纱价格被压得很低,但色纺纱、新型纤维、差别化纱线等市场还可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介绍,色纺纱、新型纤维、差别化纱线等新型产品是本届秋冬纱线展的亮点。
记者在展会现场也发现,虽然本届纱线展规模并不大,但功能化纱线、差别化纱线、新型纤维等产品的出现,受到了专业人士欢迎。同时,记者还了解到,以创新产品吸引客商,为寻求新型原料的面料和服装厂商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灵感,以丰富面料产品的种类和风格,进而对提高面料和服装产品的时尚性起到助推作用,已经成为许多纺织上游纤维、纱线生产企业的共识。
“甲壳素纤维、空调纤维、阻燃纤维、高湿模量纤维,玉米纤维、蛋白纤维,粘胶纱、包芯纱等等,在本次纱线展的展品中占很大的比例,并且目前来看,这些创新型产品已经受到市场的认可和肯定。”徐文英介绍到,每年的纱线展上,都有新产品展出,今年也不例外,能看到新产品不仅是客商的期望,参展企业也希望能了解更多的原料开发信息。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杨兆华认为,面料行业的创新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上游产业的推动,正是因为化纤等行业开发出很多新原料,面料行业才能推出各种新型面料。
事实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纱线作为纺织服装产业链的起始点,对于现代纺织工业的集成创新,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而本届纱线展正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产业链创新,先从纱线环节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