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1日,2008时尚创意空间活动在上海浦东展览馆举办。这是继首届“时尚创意空间”活动成功举办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再度上演创意盛会。
权威人士评论说,2008“时尚创意空间”的举行,不仅是一项迎接全球创意产业变革浪潮的举措,其前沿意义更在于,这个以创意为主题、提倡价值创新的行业引导性活动,集聚了纺织服装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优秀资源,以立体视角勾勒出一幅新时代产业变革的地图,一个全新的产业生态链也由此悄然形成。
风暴愈烈 创意愈火
现在,我们把文化创意作为产业升级重要的领域。对于企业也好,对于品牌也好,对于我们整个行业以及对于我们国家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来讲,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
2008时尚创意空间活动举办之时,正值中国纺织服装业的“阵痛期”———也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不仅如此,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向世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不断蔓延扩散,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指连续多日大幅下挫。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这场金融危机也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和市场产生很大影响。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指出,战胜当前的困难,正是中国纺织服装业从纺织服装大国到纺织服装强国的产业升级的一种表现。
他把中国纺织服装业的这一特殊阶段称为“产业升级的阵痛”。
杜钰洲表示,阵痛过后,我们将在科学技术和文化创意水平上都得到一个较大的提高,在品牌的贡献率、科技贡献率上对于我们纺织经济今后的增长将起到一个主要的作用,而数量的增长将放缓。
他指出,过去我们的高速增长虽然也伴随着技术进步和设计水平的提高,但是在数量上增长还是非常明显的;如今,在新时期,我们的发展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技术型向技术与文化、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相结合转变。
杜钰洲表示,正是基于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把行业中涌现出来的那些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技术附加值以及培育品牌等方面卓有成效的企业和设计人员请来,介绍他们在创意方面的好经验,通过形象的表达和概念、理念的交流,希望对行业的发展能够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现在,我们把文化创意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领域。对于企业也好,对于品牌也好,对于我们整个行业以及对于我们国家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来讲,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杜钰洲说。
在谈到金融风暴对时尚业有何影响时,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席迪迪埃·戈巴克表示,虽然,金融危机在现阶段会对时尚业带来影响,但从长远看,并不会对时尚业的发展造成危害。相反,从历史的经验看,在战争、危机之时,创意反而会得到更大发展,涌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创意和设计人才。
“我们应该对此充满信心。即使在当年的大萧条时代,许多大品牌还是生存下来了。虽然制造业受到打击,但创意永远不受打击。”戈巴克说,就像当代艺术一样,许多当代艺术家都是在危机和战争年代成名的。
创意提升品牌价值
面对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中国服装品牌仅仅凭借过去在本土市场上取得的优势是不够的。作为企业的基础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创意力成为广大中国服装企业必做的功课。
中国服装论坛·时尚创意峰会是2008时尚创意空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让创意提升品牌价值”为主题的峰会上,杜钰洲发表了主旨演讲。
他说,服装、纺织品不仅在物质功能上满足了消费者的要求,而且在适应消费者审美功能方面也能满足要求,这样的话,就产生了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亲和力。而这种亲和力会带来消费者重复购买、溢价购买的意向,从而带来了品牌价值的提升,即文化创意提升品牌价值。
杜钰洲指出,文化创意显然是解决我国纺织服装产品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方面的创造,但是要了解消费者精神享受的需要并不容易,因为它不像物理功能、生理功能所需要的那么明确,可以用技术来解决。
他认为,文化创意既有时代性,又有传统性;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不仅追求一般性,而且更追求个性。而对于这种个性的掌握和体验,只能从现实生活中、从摸索或是创造过程来体验。
在谈到以创新为核心的问题时,杜钰洲表示,创意就是产业、设计、管理者要致力于有所发现,创意也要个性,不仅是艺术文化的创意,科技进步也要创意,管理也要创意。从创意到创新,就是要有产品出来,要有发明,而当我们的企业、品牌都实现了差异化,那么就可以说,产业的创造力提高了。而目前中国纺织服装业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就是创意滞后,中国纺织服装业最缺少的就是创造力,
杜钰洲说,当我们谈中国纺织工业的比较优势的时候,常常想到的就是普通劳动者的劳动工资,这是很狭隘的观念。
他认为,比较优势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是机会成本的比较。现在,虽然我们的劳动工资提高,导致绝对成本上升,但是如果我们创造的价值提高一步,那么我们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在新的层次上,中国纺织服装业仍具有比较优势。事实上,如今一些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不仅看到中国消费者的需要,而且看到了中国劳动力、创造力,看到了创造性劳动力的成本低。也就是说,我们的比较优势应该升级,从简单劳动上升到复杂劳动。
他指出,东部沿海80%的服装企业能不能在品牌价值上提升,关系到能否把这些品牌价值链、产业链的劳动密集型部分向内地转移。如果我们因为工资上涨,东部就退出来,也转移不到西部,就会造成比较优势断档。
他说,二元经济的缩小需要我们加大产业的创造力,尤其是东部企业的创造力。东部沿海企业的创造力提高了,也使中西部承接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的部分提升了,而不是使他们承接落后。
“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这个过程,创意的作用是很大的。”杜钰洲说。
事实上,当越来越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百货店等零售领域,与国内本土企业展开了面对面竞争时,中国服装品牌仅仅凭借过去在本土市场上所取得的优势是不够的。作为企业的基础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力成为中国服装企业一个必做的功课。
如今,行业中有不少优秀的企业认识到创意能力的重要性,做了很多基础工作。这些企业对文化、历史进行分析和吸收,融入了新的认识,抓住时尚与服装产业发展的趋势,满足日益高涨的社会文化需求。这些企业为自己的品牌注入了活力和创意因子,他们的品牌一直在进步,企业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得到了更广泛的市场认同。
毫无疑问,创意是企业和品牌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打造和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当今时代,时尚与服装产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创意,由创意激发出的创造力,正是企业发展和品牌提升最核心和基础的能力。
创意无界
在创意的领域中,没有100%的法国创意,也没有100%的中国创意。在一个全球化的环境中,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诞生真正世界性的创意。
在谈到文化创意要有机制、体制和人才的保障时,杜钰洲表示,那些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一是重视国内人才的培养,二是善于应用国际智力。
他认为,中国服装和中国原创品牌要走向国际化,如果不掌握国际的文化,不掌握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不站在别的文化的基础上来创造,那是不可能的。
杜钰洲说:“我们必须要有开放的思想,要广泛地开展国际交流,学习各民族的文化和艺术成就。这些年,我们的进步应该说与我们的开放和学习是分不开的。”
在本届时尚创意空间活动中,法国高级时装公会组织了9位国际设计师参加视觉空间展览。
在这9位国际设计师的参展作品区,人们发现,每套服装的模特头上都套了一具中国京剧脸谱。戈巴克解释说,这表示,这些出自法国、英国、日本等服装设计师之手的服装,同样适用于中国消费者。
他还表示,当今世界,纯粹的民族化或民间化已经没有意义。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伴随而来的是各种文化的大融合。
他认为,中国服装业最成功的一点就是推动了这方面的发展,而时尚创意空间活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让我们欣喜的是,在这些参展的国际设计师中,有不少人已经与中国品牌进行着合作,而中国方面也认为合作愉快。这种形式在5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戈巴克说。
事实上,在这9位参展的国际设计师中,有7位与中国品牌和企业保持着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
4年前,来自法国的著名设计师让·保罗·诺特受聘担任“歌力思”品牌的设计顾问。深圳歌力思服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夏国新说,4年来,这位曾在伊夫·圣·洛朗身边工作了12年的著名设计师的加入,给“歌力思”品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事实上,在这种合作中,发生改变的绝不仅仅是中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