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的辐射效应已经扩散到实体经济。作为高端服务业的会展业,在这个冬天,也开始感受到寒意。
企业开始过紧日子
“今年不少展览的规模都缩水了,经济下滑在展览市场表现得也挺明显。”赵锋对记者表示。
作为北京福展国际展览展示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对眼下展览业的境况深有体会。“我们今年参与的一些展会,参展企业的展示设计预算大都压缩了,没有以前那么大气,也有一些企业缩减了展览面积。大家现在都开始过紧日子了。”
被看作朝阳产业的会展业,实际上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在经济上升期,产业景气,市场兴旺,表现在会展市场也是一片繁荣。而一旦经济衰退,其影响必然会波及会展业。
据了解,由于传导的滞后效应,今年上半年,国内展览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明显,有些展会尤其是产业发展前景看好的展会,规模甚至还有一定的扩大。然而,到了下半年,市场风云突变,宏观经济发展趋缓,展览市场也开始萎缩。
“我们10月、11月举办的展会明显没有上半年那么火爆了,市场有退潮的迹象。”南方某展览公司的经理告诉记者,“广东的参展企业减少特别明显,有的企业已经倒闭,无法参展,有的企业之前交纳了定金,但因为资金紧张,也取消了参展计划。”他估计,明年的形势会更糟。
至今没有退却迹象的金融危机,究竟会对蓬勃兴起的中国会展业造成多大影响?在同天气一样日渐寒冷的展览市场,这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议题。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秘书长陈泽炎认为,会展业是反映经济动态的一个窗口。金融危机对各个行业的影响不同,表现在展览业中,对各类展会的波及程度也有所差别。今年的展会中,像北京汽车展、机床展、珠口航展等,展览的面积、规模比以往都有扩大,成交也很活跃。
“我们对此做了调查,”陈泽炎说,“目前来看,出口型的展会所受影响比较大,像广交会,外商人数以及成交量都有所减少,而进口为主的展会,目前为止影响不算大。”他说。
陈泽炎分析,具体到各个城市,情况也有所差别。“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举办的展会,波动的幅度不大,主要是这些城市的辐射力强,展会的专业化程度高,对企业仍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而二线城市受到的影响则相对明显。”
会展企业苦觅良策
国内会展业近几年风头强劲,伴随大体量的展馆在各城市拔地而起,展会数量也爆发式增长,现在全国每年举办的展会超过4000个,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展览大国德国。然而,展览市场无序竞争的乱象同样为人病垢。
如果说之前许多展会还能随着展览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有立足之地,如今,在金融海啸呼啸而来之际,生存危机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市场人士分析,现在会展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品牌展会的争夺上,不在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展会的质量。知名品牌展会不仅有助于提高会展业的竞争力,也有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香港雅式展览公司总裁朱裕伦认为,金融危机下,规模不大、国际性不强的小型展会将受到更大冲击,品牌展会的优势则会体现得更加明显。
“企业在资金趋紧、市场疲软的时候,会考虑压缩参加展览的数量,以前一年参加五六个展览,现在可能会减少到只参加一两个展览,也会更注重展会的质量和参展的效果。选择品牌展会显然更能达到这样的目的。”掌控多个国际化水平极高的展会的他,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
目前会展业的形势并不乐观,但有业界人士认为,现在还不是最困难的时候,因为今年的许多展会,是在金融危机影响尚不严重的去年和今年初完成的招商招展。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趋紧,更大的挑战可能会在明年,会展业应该寻求摆脱困境的良策。
上海大学会展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敏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政府应该给予会展业更多的呵护,以会展业的发展来带动经济发展。
“展会的实质是推动贸易,会展既是产业内展示新产品、传递新信息的最佳平台,也能够拉动消费,促进贸易,这与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高度吻合。可以通过促进会展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展会搭台,经济唱戏,最终撬动经济。”
他介绍,发达国家在会展业发展初期,都曾经得到政府的扶持,我国展览业起步时间不长,竞争力不强,尤其在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各地政府应该出手相助,支持展览业度过难关,这不仅仅是帮助企业,也是在保经济。
朱裕伦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企业对展会的期望值会有所提高,期望借助展会,建立更多的客户资源,获得行业信息,拓展市场。会展公司与参展企业有依存的关系,对展览公司而言,不能仅仅满足于招来展商,而应该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提供高效的专业化服务。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招揽高质量的买家,增加参展企业的贸易机会。同时,通过举办高水平的产业论坛,传递行业发展信息和市场动态,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为企业把握市场脉络,调整产品结构提供帮助。
法国国际专业展促进会驻华代表团成员、布罗美展览(北京)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卢晓成认为,现在中国展会的国际化水平普遍不高,企业在招展方面很积极,但在招商方面动力则显得不足,认为前者是收入,后者是支出。在他看来,经济不景气时,展览公司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招商上,创造市场机会,这样才会使参展企业觉得投入是值得的,也才能提高展会的品味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