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新近发布的一组外贸进出口统计数据,进一步印证了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分会副会长徐迎新认为出口企业应坚守欧美市场的判断。同时,也坚定了今年9月14日~17日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巴黎)(简称“欧洲展”),充分利用与业界最具影响力的Texworld展览会同期同地举行的观众资源优势,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跨国整合功能,帮助企业在经济寒冬中守住开拓欧洲市场渠道命脉的责任与信念。
主流市场地位无可撼动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等前三大贸易伙伴的贸易表现均优于同期我国对外贸易总体水平。其中,欧盟仍然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487.8亿美元,下降20.2%,降幅低于我国对外贸易总体降幅7个百分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欧洲和日本。无论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多大,市场主体的格局在短期内都不可能改变。”徐迎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他认为,今年国外市场肯定是萎缩的,然而对于有实力的企业,加大资本运作和渠道整合的机遇随时都存在。那些基本面较好、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仍然希望保住国际市场份额的企业,如何借助展会把握渠道机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
在近期结束的美国面料展的参展情况,证实了市场对此的普遍预期。展会吸引了很多买家前来洽谈采购,参展商在专业领域集中度提高,买家数量不减,这意味着纺织品服装主要市场仍具有潜在的市场机会。而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分会、中国服装协会和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欧洲展”,通过携手知名的Texworld面料展,在吸引高质量观众资源方面更具优势。
同享高质量专业买家资源
Texworld面料展是全球业界最具影响力和最具价值的专业面料展览会之一。2007年,该项展览会的展商数量达到830家,来自近百个国家的约2万名专业观众和买家到场参观。观众的主要构成是制造商、贸易商、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设计师、采购商和百货商店等。这些专业观众和买家大部分是具有采购决策权并定期参观Texworld面料展的高质量观众。他们参观展会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不仅寻求具有最佳性价比的产品,而且偏好有原创性和独具特色的产品,因此每个展商都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欧洲的市场和需求,从而更加精准地满足客户的需要。
与Texworld面料展同期同地举办,使“欧洲展”获得了较高的起点。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参展商和贸易观众资源的衔接,充分发挥了专业贸易展览会窗口、平台和纽带的作用。这种立足行业、服务行业的办展理念,使“欧洲展”已经成为引导和帮助企业主动适应欧洲市场,度过经济寒冬的一个重要渠道。往届展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欧洲展”到场的专业贸易观众,其数量和质量在同类型的展览会中均为翘楚。
据徐迎新介绍,在引荐Texworld面料展高质量观众群体的基础上,展会主办方还将充分利用收纳67万条信息的数据库资源,对目标观众进行直接邮寄邀请函。将连续多次参观的观众直接升级为VIP,简化了开展当天的登录程序。此外,还借助移动电话、电子邮件等信息化手段及时向外界公布招展进程、新产品及新技术推介等。
由于处于金融风暴中心的欧美市场持续低迷,一些企业报名参展的意愿显得有些迟疑不决。对于参展商心态的变化,徐迎新认为,这其实是如何平衡长远发展和短期利益的问题。“出国参展肯定是要付出一些成本的,但从开拓国际市场的长远来看,这个成本付出是值得的。在市场情况不好的时候,企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其实更为重要。如果仅仅看中眼前利益而选择退出,无异于将渠道优势和潜在的机会拱手让人。”言外之意,眼下最关键的是守住渠道命脉。而选择欧洲展来开拓当地市场,是值得企业坚持的一项延续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