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业在低谷徘徊金融危机乌云不散,作为中国会展业三驾马车的上海、北京、广州,展览业的走势尤其引人关注。
记者日前从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获悉,今年1至5月份,在上海举办的各类展会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其中,国际展会减少16%,国内展会增长30%左右。
“上半年上海会展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蛮大的,尤其一些国际展览表现得比较明显,国际参展商的人数减少,国际化程度也有所降低。”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
今年以来,中国展览业遭遇了多年不遇的困局。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全国每年展览数量最多、展览面积最大的上海,上半年依然出现了逆势小幅上涨,应该说是一个难能可贵的业绩。
“国际市场太过低迷,有些企业就转移战线,把重心放到了经营国内市场,因此,今年国内展览这一块发展较快,弥补了一些空挡。”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该人士分析。
据了解,在华南会展业的中心城市广州,形势似乎没那么乐观。
作为广州乃至中国展览业旗帜的广交会,今年来自海外的客商减少,交易会的贸易额下降。不仅如此,上半年广州有些展会甚至惨遭流产的命运。原本定于今年3月举办的广州国际日用百货商品展览会暨第六届广东家庭用品展览会,由于金融海啸等原因被迫取消。广州会展业正在经受最严峻的考验。
产业经济的走向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这种判断。据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刘焕泉透露,去年广东省1月至9月企业关闭总数为7148家,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五金塑料、电子产品、陶瓷建材等行业。企业关闭、产业不景气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相关行业展会的市场化运作困难,展览面积下降,展会数量减少。
在北京会展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宏伟看来,上半年这三个城市会展业的走向基本上是现阶段会展业的一个缩影:总体有下降,局部也有亮点。“北京因为奥运会效应,上海由于举办世博会,对会展业都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广州经济外向型特征突出,出口企业数量庞大,国际市场变化后,对经济以及会展业带来的波动都会比较大。”他并且估计,目前的这种状况可能还会延续,短期内期待会展业很快复苏并不现实。
修练内功提升竞争力
经济危机仍在持续,羽毛未丰的中国会展业在严重冲击面前,该如果应对挑战,寻求解困之道?
在采访中,一些业界人士分析,产业经济的复苏有一个过程,在这个阶段,会展业不能被动等待实体经济的回暖,而应该发掘有利条件,主动出击,寻找新的增长点,拓展自身发展空间。
河北省会展经济学会副会长江志君认为,会展业在逆境中也应该看到有利的因素。现在我国一年的展览项目超过4000个,而世界展览强国德国一年的展览项目不过几百个,展会资源的分散,影响了品牌展会的培育。在金融危机下,企业出国参展的热情降低,但会积极寻求新的发展途径。一部分出国参展的企业将注意力集中在国内展会市场上,继续通过大展、名展来寻找客源,巩固客户。这种形势有利于国内大型展会聚拢业界客户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会展业应抓住这个宝贵机遇,优化会展业结构,培育展会品牌。
对于国内一直顺风顺水的会展企业来说,此次金融危机不仅多了一种逆境生存的历练,也有助于企业冷静思考,发现自身乃至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江志君认为,展览企业可能会借此机会改善运作模式,改进招商服务服务工作,提高办展水平。并且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展会项目的选择:哪些能够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哪些行业可以作为长线来培育展会,进而促进企业办展理念的提升。
中国会展业近年来风风火火,但实际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式的发展之路。着眼于未来发展,展览业还需苦练内功,尽快增强竞争力。
在上海大学会展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敏教授看来,目前市场的低潮期正好是展览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有利时机。中国经济未来若干年将实现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服务经济的产出要从目前的不到40%提升到70%左右。这就要求以营销沟通为己任,靠服务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发展的会展业相应有一个大发展。目前,尤其需要大力培养会展专业人才。“上海会展业最终将走向世界,在世博后会展业人才需求将形成稳步上升的态势,应该抓住目前时机,大力培养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人才,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会展业还需政策呵护值得欣慰的是,今年以来,为了促进会展业发展,各地陆续出台了一些提振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记者日前获悉,北京市不久前出台了展览和会议业务差额缴纳营业税的新政策。依照此规定,举办展览将比2001年规定的差额纳税抵扣范围有所扩大,组织会议也开始实施差额纳税。此举将减少会展机构重复纳税的负担;宁波市在去年《关于加快推进宁波国际会展之都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近期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拓展会展业市场的补充意见》,以应对金融危机对会展业的影响,促进会展业的新发展;深圳市政府在每年3000万元会展业扶持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今年还拿出更多专项资金补贴会展业。各地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对于会展业无疑是雪中送炭。
业界人士分析,会展业的辐射效应决定了其在保增长、促消费的国家政策目标中可以发挥显著的拉动作用。在当前的困难时期,政策的呵护对于会展业十分必要,应该适时出台一些有效的鼓励和优惠措施,帮助会展行业尽快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