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展会报道

2009展会回顾(二)

    夏季三展袂:成功“关键”盘点

  三展已然落幕,但其间表现出的种种亮点,至今萦绕。我们从几个"关键词"中,看到本次三展联袂表现出的相同的发光点,那就是"对接"、"设计"和"功能性"。三展的个性也同样鲜明,家纺展的产业集群抱团参展、针织展的蓬勃活力以及纱线展的权威及专业,都让与会者感叹不虚此行。
  
   三展共性:对接 设计 功能性   
  
   对接--根本目的是疏通渠道
  
  买家与卖家的数量有了一定的保证后,如何在二者间搭建起对接的桥梁,主办方花了不少心思。三展同台,无论是商贸对接,还是产业链对接,都为参展疏通销售渠道添加了润滑剂。
  
  家纺 就家纺展而言,对接的不仅仅是买家与卖家。跨界的沟通交流更为参展企业叩响了多元化销售的大门。展会期间,VIP特邀买家的专属会晤,共邀请来自荷兰、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法国、韩国、新西兰、沙特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数十位VIP买家。大陆方面专门邀请了10个目标市场, 200余名百货行业的采购经理亲临展会现场。展会期间主办方按类别对海内外VIP买家分组,分别与不同类型的家纺参展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合作。
  
   针织 针织展上,主办方在商贸对接方面也下足了功夫。主办方除了通过南京、青岛、武汉三地路演,大力邀请商场、超市等专业买家外,更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抱团的方式参展。
  
  纱线 今年的纱线展主推针织纱,而主办方有意策划,将纱线展与针织展同馆进行,虽然有些"拥挤",但给上下游展商和观众的对接提供了不少方便。有些企业带来了大量的针织纱线,在采访一家麻纤维企业时,记者就见到了同在W5展馆参加针博会的一家来自浙江的袜类企业参展商前来洽谈。也有纱线展企业告诉记者,这两天有不少家纺企业前来展位咨询。三展同期同地,无疑为处在最上游的纱线展带来了更多机会。
  
  设计---之重重于泰山
  
  我们拥有足够的技术生产各样的产品。但在设计、创意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着不小的差距。本届展会的一大任务,便是从多方面为企业提供获取设计、创意新元素的机会。
  
   家纺 全球市场低迷、同质化竞争加剧,让家纺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自身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家纺展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家纺企业在设计方面找到突破口。
  
  除了家纺设计大赛、设计师论坛等传统活动,今年主办方首次将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展会,让家纺企业寻到了中国设计元素的"根"。云锦、蓝印花布土家织锦、苗族蜡染、鲁绣、藏毯、苏绣,这些源远流长、种类繁多的中国家纺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整个家纺展的奇葩,更为家纺设计师们重新审视本土文化带来了灵感。当然,参展企业自身也从未停止产品设计、创新的探索。
  
   针织 本届针织展又是一次行业高端品牌的大聚会。女士文胸品牌有曼妮芬、芬狄诗、爱美丽、尚十六、美思等,内衣领域有铜牛、雪竹等,T恤有盖奇、即发,袜业有浪莎,无缝内衣有佐尔姿,针织童装有东渡。而这些大品牌无论是展位,还是产品都竭力表现着自身的设计实力。
  
  纱线 相比创意无穷、形象多变的针织、家纺,人们似乎对纱线的设计关注较少。今年的纱线展,众多参展商在推出全新产品的同时,也在展位形象上大动脑筋。
  
  对于纱线而言,似乎用"创新"一词更为恰当。在技术交流及产品推介会上,企业纷纷讲述了技术与新产品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并对生产的创新产品进行了集中推介。这说明,危机之下,企业乃至整个行业要想稳住阵脚、持续发展,必须在创新上下工夫,发现市场的蓝海,占得竞争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