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岁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市场部主任、新晋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格外繁忙。12月18日,他从中国国际商会年会会场赶回来接受行业媒体采访,阐述了2010年纺织贸促工作的创新思路。
记者:2009年中国纺织行业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企业承受着较大压力,拓展新的贸易机会显得弥足珍贵。中纺协和贸促会纺织分会(以下简称纺织贸促会)在帮助企业寻找更多商机方面做了哪些工作?2010年将会有什么新的计划和举措?
徐迎新:2009年我们继续通过以展促贸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纺织贸促会全年共合作承办国内展10个,总展出面积41.23万平方米,其中境外展商面积7.13万平方米;参展商总计5944家,其中境外展商1488家;专业观众总计263166名,其中境外专业观众约占10%。在出国展方面,2009年我们自主举办展会2个,组织企业参加境外纺织专业展览会4个,共计1079个标准展位,参展商625家。按照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部署,我们基本上完成了“保规模、树信心、促服务”的总体目标,对协助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展示行业创新成果、促进信息交流沟通、实现上下游产业链对接和跨国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年初行业陷入低谷的情况,3月份我们强势掀起三展联动春季市场大行动,加大了对展会的宣传力度,同时根据参展商和买家的定向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保证三展整体规模同比持平,观众数不降反增。此外,2009年展会期间活动丰富多彩成为新亮点。在国内展上共举办了150多场活动,包括高峰论坛、技术交流研讨会等,是历年来举办活动最多的。
2010年是我们的办展大年,除今年举办的纱线、面料、家纺、服装、针织等国际展会外,中国国际纺机展和产业用纺织品展明年都将举办。在来华展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展览会的概念,加强对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部分展会的建设,促进产业链共同发展。在出国展方面,我们将针对外需萎缩的形势进行调整,如扩大巴黎展自办展的规模,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协作,推进纽约自办展升级等。
记者:目前虽然国内经济企稳态势明显,但外需持续疲软,国际经济形势复杂,2010年纺织企业开拓和稳定国内外市场的任务很重。2010年纺织出口贸易将会呈现何种特点?
徐迎新:2009年我国扩大内需和稳定出口的政策取得越来越显著的效果。从最近几个月的出口数据来看,纺织进出口降幅正在进一步收窄甚至出现小幅回升。目前我们要全面分析今年的贸易形势,要防止明年出口再次缩水。
对中国贸易和生产企业而言,如果今年是求生存的一年,那么明年则要抓机遇、练内功、上台阶,而且企业仍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
2009年中国纺织出口贸易摩擦不断,2010年纺织企业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二要在创新产品和营销模式上下功夫;三要紧紧围绕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政策与时机,加大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
记者:针对这种形势,2010年纺织贸促会的主要工作思路是什么?
徐迎新: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新的“十二五”行业发展规划也在制定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将从“保增长”转向“调结构、促转变”。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支柱产业和出口优势产业,纺织行业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围绕这些重要任务,行业展会将大有可为。
目前纺织贸促会已经制定了《2010~2013四年发展规划》,提出要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力度与水平,在打造纺织贸促会的软实力方面下功夫。具体地说,我认为2010年纺织贸促会的工作需要强调以下三点:
一是调整创新。我们将继续遵循产业链展览会的概念,着力加强处于初级阶段的展会建设,如加大纱线展价值平台作用,明确针织展的功能和定位,调整家纺展参展类别的比重。在诸多调整之中恰恰蕴涵着广阔的创新空间。
二是提升服务。2010年我们将以更加深入细致的服务,促进企业、参展商、买家、媒体资源全面发挥潜在价值。在此我们一是强调提供有效服务,二是强调围绕展会实现参与者的共同增值。如今年春季我们引入手机报的形式加强对CHIC等展会的宣传和信息沟通,与百货业加强合作,为重要参展商和买家提供更高效率的服务等。
三是稳定发展。虽然目前一些很火的展会的规模无法扩大是由于客观原因,如展馆面积和条件等限制,但我们同时强调要稳定发展而非一味扩大规模。通过深化服务来进一步提升展会价值,同时也提升企业的参展价值,是我们追求的发展方式。
此外,2010年纺织贸促会除了加强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内部各专业协会的紧密合作外,还将加强与地方政府,特别是纺织产业集群地的合作。此外,我们将与法兰克福展览(美国)公司合作推进纽约展的全面升级;继续与ITMA(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合作,保持和拓展中国国际纺机展的国际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