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会员新闻

维生素面料的加工工艺过程

维生素面料的加工工艺过程

 维生素面料的加工工艺过程 

 一般微胶囊的壁材与纤维之间没有亲和力,整理过程中要加入固着剂才能使微胶囊与纤维结合,这是整理织物功能耐久的关键过程。所选用的固着剂必须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固着剂需要选用低甲醛并且需要在低温条件下完成固化过程,使微胶囊和织物结合牢固。另外,在固化后具有良好的柔软性,织物不发硬,具有良好的手感。现以生产的护肤整理剂Vc+e和固着剂SCJ-939为例介绍其加工工艺维生素护肤整理剂Vc+e的外观为乳黄色浆状液体,PH值为7,粒度小于1um,有效成分含量为40%,可分散于水。  1.浸轧法(通常和柔软工艺同浴进行) 工艺配方:         护肤整理剂Vc+e                30-60g/L         低温固着剂 SCJ-939             30-60g/L         柔软剂SCG                       40/L  化料操作:首先加入规定水量的80%,将Vc+e用少量的温水,搅拌成均匀的稀浆加入配料罐中,然后在搅拌中加入SCJ-939和SCG,搅拌均匀后,将水加到规定的刻度。 工艺流程:织物→浸轧(轧液率70-80%)→烘干定型(130℃)→ 成品  1.  浸渍法处理:(通常和柔软工艺同浴进行) 工艺条件 :  浴比:1:10~20; 处理温度:30~40℃  处理时间:30分钟 烘温度: 90~100℃ 定型条件:120℃ 30-40秒 工艺处方:护肤整理剂Vc+e:       3~5% 固着剂 SCJ-939 :      3~5% 柔软剂  SCG:         2~4 % 工艺流程:浸渍       脱水        烘干       定型     成品 三、护肤整理织物中维生素C棕榈酸酯和维生素E的检测方法   如何评价经过护肤整理织物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这就需要找出其测试方法,才能有效控制护肤整理织物的质量。我公司在请华大学检测中心和有关专业的检测机构和合作下,经过大量的摸索试验后,终于找出了简单、可行的检测方法,此方法为国内首创。 1 . 织物中测试成分的萃取处理     将织物样品剪碎,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将样品及洁净容器称重。然后将剪碎的织物样品放入95%的乙醇中加热至40℃,震荡3分钟后,样品放置48小时后,用超声波萃取器萃取。  2.织物中维生素C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含量的测试方法 取经过超声波萃取器萃取的试样0.800g,加于由脱二氧化碳水50ml、氯仿50ml和稀硫酸试液(ts-241)25ml的混合液中。立即用0.1mol/L碘液滴定此混合液,确保充分振摇。加数滴淀粉试液(ts-235)作为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每毫升0.1mol/L碘相当于抗坏血酸棕榈酸酯(C22H38O7)20.73mg。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均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2%。  3.处理织物中维生素E含量的测定方法     取经过超声波萃取器萃取的试样,按照GB/T 5009.82-2003《食品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测定》中的方法测试维生素E含量。  结语 维生素护肤整理纺织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崇尚自然、环保的理念的深入人心,现在不仅国外的客户大量的采购护肤整理织物外,国内市场此类产品也开始不断增多,开拓了保健纺织品领域,满足了消费者对保健制品不断增长的要求。

本文摘于【中国抗菌面料网www.1kangjun.com